/ EN
收藏本站

【每日微闻】11月26日 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再创新高 研究:鲸鱼能拯救地球

来源: 发布日期:2019-11-26 查看次数:793

【每日微闻】11月26日  

****标题党/要闻篇***************

****标题党/体育篇***************

26NBA战况:詹皇里程碑湖人8连胜勇士遭逆转

****货币篇***************

1美元= 7.0298人民币
1
美元= 30.513新台币  
1
人民币= 4.3405新台币

****今日上证指数***************

2907.06+0.89 (+0.03%)

***物价篇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20191125日,中国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市场均价上涨,全国均价为32.12元每公斤,相比昨天上涨0.35%*******************业内资讯篇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1、最新BDI指数:135167.00 (5.22%)

****鸡汤一碗**********

篇一 越计较,命越不好

人生在世,难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若事事都过于计较,只会让人身心俱疲。

计较的越多,内心就越是痛苦,烦恼缠身,自己中毒就越深,身边再多的福气也会跑掉。

古语云:世上无难事,庸人自扰之。

遇到烦恼之事,常常是因为自己和自己过不去,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。

打开自己的胸襟,不去计较,你的命会越来越好。

01

  • 越计较,命越不好。

    精明不如厚道,太会算计,费尽心思去占别人便宜的人,往往会失去更多东西。

    老子说过,大智若愚,大巧若拙。

    真正聪明的人往往都懂得厚道,不计较一时的得失,因为他们懂得,越付出越拥有,越是与人方便,自己的福报会越来越多。

    有一次狄仁杰奉皇帝武则天之命去办一件差事。

    一大早,由于着急赶路,狄仁杰和随从随便找了个小摊吃早饭。

    早上生意比较火爆,他们二人等了半天,才有一个桌子空了出来。

    伙计很忙,一直顾不上给他们二人收拾桌子,随从等不及了,便亲自动手收拾起来。

    收拾完没一会,来了一位衣着褴褛的乞丐,拍桌子气愤的说道:“我的饭还没吃完,你们就把我的饭收拾了,你们看怎么办吧。”

    随从说:“我再给您买一份吧,给您赔罪了。”

    “不行,我一天的好心情被你们破坏了,给一两银子当赔偿吧。”那人把话音提高后说。

    一两银子够买好几桌的饭了,随从和他争论起来。

    狄仁杰见状,笑了笑,说:“狄春,给他一两银子吧,确实是我们不对。”

    狄仁杰的话让乞丐也感到有些吃惊,稍微楞了一下,跟随从拿了钱走远了。

    随从心里很气,和狄仁杰埋怨,太便宜那个乞丐了。

    狄仁杰朝他挥了挥手,示意他赶紧去买饭。

    吃饭中间,随从还是略有怨气,狄仁杰打断,说:

    “有什么事情比我们要办的事还重要呢?快吃,一会还要赶路呢。”

    刚才的事情好像在狄仁杰身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,随从看了尤其佩服。

    乞丐与狄仁杰二人计较,看似得到了一两银子,但他这种计较的心理却会让他失去更多。

   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,这就是乞丐之所以为乞丐的原因。

    越是计较,人生的路也就越来越窄。

    爱出者爱返,福往者福来。

    没有人愿意和计较的人做朋友,以一颗宽容之心待人,别人也会以同样的心待你。

    人有千算,天则一算。

    越是计较,你的福气就会越少,福气越少,你的命就越不好。

    人生在世,要懂得吃亏是福。多存善心,与人为善,福报会不请自来。

    02

  • 心胸的宽窄,决定命运的格局。

    俗话说:常与同好争高下,不与傻瓜论长短。

    真正有格局的人,不会与和自己不在同一层次的人计较,因为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,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没用的事情上。

    吕端是北宋初年的宰相,他在位时政见独特,得罪了朝中的好多人。

    有一次遭奸臣陷害,吕端被贬还乡为民。

    接到旨意后,吕端反而觉得一身轻松,带上书童背上行囊,潇洒上路离京而去。

    吕端回到家后,当地的一些官吏和豪绅都集结一起来拜访他,重金厚礼,让吕端有些哭笑不得。

    吕端见此情景,便当众言明真相,说自己是被贬回家乡的,现在只是一介草民。

    话音刚落,现场的士绅名豪个个脸色突变,面面相觑,把刚才带来的礼品都又拿走了。

    有的甚至出言讽刺,说吕端在京城惹了皇上,接下来就是一辈子穷书生了。

    吕端一笑待之,回房读书去了。

    没过几天,皇上又派了御史来找吕端。

    御史马声蹄蹄,来的时候声势浩荡,惊动了乡邻。

    吕端率一家老小跪下静听旨意。

    “吕端恢复宰相之职,即日起立刻回朝,钦此。”御史宣旨道。

    所有人直呼万岁,而那些士绅个个面红耳赤,心中惶恐。

    御史走后,那些人又都聚集在吕端家中,对吕端百般奉承。

    书童看了实在气愤,想将他们赶出府门。

    而吕端却说:“之前我确实不是宰相了,所以大家的举动也是可以理解的。现在我又官复原位,更该造福乡里,大家都是乡里乡亲,互相帮衬才是对的。”

    大家听后都称赞吕端宰相肚里能撑船。

    不计较,修一颗宽容之心,不仅是一种修养,更是一种智慧。

    古人云:能容小人,方成君子。

    大智者必谦和,大善者必宽容,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,小善者才斤斤计较。

    真正有格局的人,必定有包容万物、宽待众生的胸怀。

    而胸襟的宽窄,决定了你命运的格局,你能包容多少,就能拥有多少。

    03

  • 不计较,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气。

    《菜根谭》里讲:“世亦不尘,海亦不苦。”

    人生在世,别活得太累,少去计较不好的方面,福气会越来越多。

    曾经有一位老禅师,德高望重,当地好多名人都找他请教过问题。

    有一位年轻人,年轻气盛,觉得老禅师倚老卖老,没有真才实学。

    在老禅师开坛讲法之时,年轻人觉得老禅师讲的没有什么意思,于是当下与禅师辩论,并在辩论过程中口吐脏话。

    众人都觉得年轻人有些过分,但是禅师却纹丝不动,依然面目和善地和他谈论。

    年轻人争论半天后,觉得没什么意思,这时老禅师心平气和地问道:

    “如果你送给别人的东西,别人没有收,那么这件东西应该属于谁呢?”

    “当然还是我自己的了”年轻人不屑地说。

    禅师又问:“你刚才送了我一番话,我没有收下来,那这番话现在属于谁呢?”

    年轻人顿时羞愧不已,现场这么多人,不好意思反驳,扭头灰溜溜走了。

    人生,心无所求,便无烦恼。年轻人想让老禅师出丑,最后反而是自取其辱。

    佛家有云:执着有度,顺其自然。

   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,就看他是否能看开事情。

    凡事懂得放下,不强求,不计较,知足常乐,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气。

    人生本过客,何必千千结。

    过于斤斤计较,只能让自己陷于无休止的内耗,最终心力交瘁。

    人心是相互的,你对别人好,别人会加倍奉还。你若对别人计较,麻烦也会回到自己身上。

    遇到事情之后,越计较,就越是痛苦,越会让自己不顺。

   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,看淡一切,计较与不计较,日子不都是一样的过吗?何必让自己痛苦呢?

    别抱怨上天对你的不公,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    人生,计较的越多,痛苦就越多,越是计较,越是贫穷。

    学会不计较,就是远离了灾祸,远离了厄运。

    人,越计较,命越不好。

    命运都是由自己造就的,不与他人计较,你的福气会越来越多。

篇二 《庄子》讲了7个动物段子,代表你身边的7种人

闻一多曾说:“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。”

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,从天道到人世,从文学到哲学,都有庄子的影子。

庄子是拥有大智慧的人,他教育人的方式也很独特。

他不喜欢枯燥的说教,而喜欢讲段子,不仅讲有关人的段子,更喜欢讲有关动物的段子。

正如鲍鹏山所说,庄子的笔下,更像是一个动物的世界。

他所关注的这些动物,偏偏人模人样,人五人六,甚至比很多王公大臣更像人。

庄子构建起了一个妙趣横生的“动物世界”,每一类动物,都代表着一种人生态度。

01

  • 鲲鹏,有志者。

    唐代诗人高适有诗道:“寄言燕雀莫相唣,自有云霄万里高。”

    芸芸众生,心中志向不同,眼界和格局自然有别。

    在《庄子·逍遥游》中,讲了一个大鹏与学鸠的故事。

    大鹏身负垂天之翼、心怀青云之志,它一心想要飞往南方的天池。

   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,大鹏付出了很多努力。

    当这件事传到学鸠与蜩的耳中后,它们不由得笑了起来。

    学鸠与蜩嘲笑大鹏说:“我们可飞不了那么高,最多也就能飞到树梢上。但即使飞不上去,那就落下来呗,也没什么大不了的,何必费劲去往远方呢?”

    壮哉天无际,风起云涌;美哉海无垠,浮花浪蕊。

    大鹏心中所想、眼中所见,恐怕是蜩与学鸠终其一生都无法理解的。

    古语有言,有志者,事竟成。

    志,乃行路之方向,航行之明灯。

    大鹏之所以不同于学鸠,不在于体型巨大,而是在于它有着翱翔于天的远志。

    人生在世,要做个有志者,更要做个远志者。

    我们要拥有强大的内心和广阔的胸怀,不可拘泥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。

    唯有志在海角天涯,方能活得波澜壮阔。

    02

  • 乌龟,淡泊者。

    诸葛亮在《诫子书》中说:“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,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

    淡泊是一种人生境界,也是一种生活态度。

    淡泊者,不慕名,不求利,执着内心所求,看淡浮华之欲。

    有一天,庄子正在河边垂钓,楚王忽然派两位大臣来请他出山,并许诺给他高位重金。

    庄子得知两人的来意后,淡淡说道:

    “我听闻楚国有一只神龟,已经死了有三千年,楚王用最高的规格将它珍藏在宗庙之中,可谓荣耀至极了。那么我问你们,这只龟是宁愿死去留下尸骨让人们珍藏供奉呢,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?”

    两个大臣想了一会儿,回答道:“当然是活在烂泥里摇尾巴了。”

    庄子这才笑了,他慢悠悠地收起鱼竿,说道:“那就请回吧,我也只想在烂泥里打滚罢了。”

    在功名富贵面前,庄子不为所动,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那份淡泊。

    淡泊者,不为浮云遮望眼,但求心性简而坚。

    就如薛宣在《读书录》中所说:“少欲则心静 心静则事简。”

    无论外界繁华似锦,我自坚守本心与初心。

    03

  • 鼹鼠,知足者。

    管仲在《管子戒》中有言:“高飞之鸟,亡于贪食;深潭之鱼,死于香饵。”

    老子也说过: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”

    言虽有别,意却相同,他们都是在告诫世人:常怀知足之心,切莫贪得无厌。

    在《庄子》一书中,曾不止一次提到过上古隐士“许由”的事迹,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“尧让天下于许由”的故事了。

    在五帝时期,尧帝坐拥天下后,想把这天下让给许由来治理。

    在许由眼前,放着这唾手可得的天下,只要他点一点头,便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,与享誉四方的名声。

    但他却拒绝了。

    许由对尧说:

    “您治理天下,成果已经很好了。这时让我来代替您,不正显得我许由是贪名逐利之辈吗?名这东西,不过是实的附庸,难道我要做附庸吗?

    鹪鹩在茂林中筑巢,只需占用一根树枝就够了;鼹鼠到河边饮水,只不过喝饱肚皮就够了。我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足,您还是请回吧!”

    面对名利,许由不动如山。

    他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,既然已经拥有了这山清水秀,又何必贪求那功名利禄。

    正如许由提到的“鼹鼠”一样,喝够了水,那便满足了。

    这正是“点到为止,知足常乐”的精神啊。

    我们立身处世,当学这“鼹鼠”,不贪多,不纵欲。

    需知,贪如火,不遏则燎原;欲如水,不遏则滔天。

    懂得知足而止,其实就是在救你自己。

    04

  • 鹓鶵,高洁者。

    有一次,庄子去看望老朋友惠子。

    惠子此时是梁国的国相,有人对惠子说:“庄子过来,是想取代你当国相啊。”

    惠子听了又惊又惧,连忙派人在国都中寻了庄子三天三夜。

    谁知,三天过后,庄子反而主动来见惠子了。

    见到惴惴不安的惠子,庄子微微一笑,给他说了一个故事:

    “有一种叫做鹓鶵的鸟,它每年都要从南海起飞,一直飞到北海。

    在路上,它一定要挑梧桐树栖息,也一定要找到竹子的果实才肯吃,就连饮水也不能马虎随便,非得要喝甜美的泉水不可。

    梧桐枝、竹子果、甘泉水,鹓鶵所求都是洁净无瑕之物,可见这种鸟的品性十分高洁,那些世俗的名利,在它眼里是一文不值的。

    所以,你无需担心,我是不会和你争夺梁国的相位的。”

    吴嘉纪在《寄邓孝威》中叹道:矫矫泥滓中,何用嗟沦落。

    为人高洁者,无惧现实的污秽泥泞,无悔丢弃的浮华虚名。

    正所谓,“众木尽摇落,始见竹色真。”

    高洁的品性,能够拨开虚妄的浮云,重现一颗纯粹的本心。

    05

  • 木鸡,低调者。

    庄子曾讲过一个关于“斗鸡”的故事。

    周宣王酷爱斗鸡,而且他还想拥有这天下最厉害的斗鸡,于是他请来了有名的斗鸡专家纪子,帮他驯养出天下无敌的斗鸡。

    十天过去了,周宣王急不可耐地唤人去问:“最厉害的斗鸡练成了吗?”

    纪子答道:“这才开始呢,性子还傲得很,大王再等等吧。”

    又过了十天,周宣王又唤人来问:“现在练成了吗?”

    纪子答道:“还早呢,这鸡心神活跃,火气还未散去。”

    正所谓“慢工出细活”,这下周宣王更加好奇了,他很期待纪子训练的斗鸡。

    又过了十天,他又差人去问:“现在好了吧?”

    纪子答道:“差不多了,现在它不论遇见什么突发情况都不动、不惊,看起来就像木鸡一样,如此一来,其他的斗鸡看到它便会惊惧逃开了。”

    周宣王一听,匆匆赶去看训练好的斗鸡。

    果然这斗鸡看起来呆呆愣愣、很不起眼的样子,但其他的鸡却都十分害怕它。

    最厉害的斗鸡,不是最神气的,也不是最具灵性的,而是最低调的。

    纪子训鸡的技巧,就是磨掉斗鸡的傲气与棱角,让它以低调的姿态取得胜利。

    古语有言:“洪钟无声,满瓶不响。”

    斗鸡如此,做人亦如此。

    越是有着真功夫,越要藏拙于外,内秀于心。

    低调不是消极被动,更不是忍受屈辱,而是抛弃外在的花哨,将全部的心神倾注在提升自我的道路上。

    锋芒太盛,只会徒添麻烦,神秀内蕴,才能大展经纶。

    06

  • 螳螂,忘形者。

    庄子曾到雕陵之园游玩,却不想看到了极具戏剧性的一幕。

    一只蝉隐在一片浓荫之下,它为自己找到了一块上佳的栖息地而欣喜,因此失去了警惕。

    不曾想,就在它身后的不远处,有一只螳螂早已锁定了它。

    螳螂洋洋自得地一点点靠近蝉,想要美餐一顿。

    殊不知,就在螳螂的身后,一只黄雀已经跃跃欲试,将鸟喙慢慢伸向了螳螂。

    这就是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的故事。

    诸葛亮在《将诫》中说道:“不傲才以骄人,不以宠而作威。”

    人生总有得意时,少年游,一日看尽长安花,意气风发,有何不可?

    人生不是不可得意,而是不可得意忘形。

    人在顺境,更需时时警醒。

    人生就像一场千变万化的航行,天有不测风云,若是一味沉溺于顺风顺水的假象中,便会被拖入得意的泥沼,沉溺其中,不可自拔。

    07

  • 蝴蝶,忘我者。

    沈约《郊居赋》云:“惟至人之非己,固物我而兼忘。”

    物我两忘,是一种物和我浑然为一的境界。

    有一次,庄子做了个梦。

    梦里的庄子变成了一只翩然的蝴蝶,一会扑着翅膀在花香中舞动,一会合翅栖息在花丛上。

    在春天的暖风中,成了蝴蝶的庄子在花丛中悠游自在,好不快活。

    突然一阵风过后,庄子从梦中惊醒了过来。

    醒来的庄子一阵迷茫,刚刚梦到的翅膀和现在的双手,触感同样真实。

    那到底是谁在做梦呢?是庄子梦见了蝴蝶,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子呢?

    蝴蝶和庄子不辨你我,感受彼此而自在其中,这便是“忘我”的境界。

    忘我,是一种境界,心无杂念,眼看山,心观山,己是山;

    忘我,是一种态度,心无旁骛,红尘纷繁,过眼,不过心。

    尘世羁绊,俗务多烦,大多数人都活在执念和欲念之中。

    唯有真正将心沉下去,做一件事便只见一件事,才能触及忘我的境界,拥有忘我的态度,享有怡然自乐的生活趣味。

    宋代大儒朱熹说,庄子在当时无人宗之,他只在僻静处自说。

    也许正是所谓的“在僻静处自说”,才使得庄子能够静下心来冷眼观世界。

    庄子笔下的动物形形色色,精神各异,正是我们人类世界的真实写照。

    不同的动物,寓含着不同的人生态度。

    读懂了《庄子》中的动物世界,我们才能在繁华尘世中,看破浮云,立身中正。

    与诸君共勉。

(文章来自《洞见》公众号,侵删)

上一篇:【每日微闻】11月27日 希腊克里特岛附近发生6级地震

下一篇:【每日微闻】11月25日 •金正恩视察朝鲜西部前线部队 下达海岸炮射击指示

Copyright ◎ 2015 版权所有: 南通鑫诺洋船务有限公司所有

苏ICP备0904650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