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 EN
收藏本站

【每日微闻】12月6日 慎用抗生素!日本2017年有8000人因耐药菌死亡

来源: 发布日期:2019-12-06 查看次数:1104

【每日微闻】12月6日  

****标题党/要闻篇***************

  • ****标题党/体育篇***************

****货币篇***************

1美元= 7.0429人民币
1
美元= 30.484新台币  
1
人民币= 4.3362新台币

****今日上证指数***************

2912.01+12.54(+0.43%)

***物价篇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20191205日,中国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市场均价上涨,全国均价为33.55元每公斤,相比昨天上涨0.66%*******************业内资讯篇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1、最新BDI指数:152861.00 (4.16%)

****鸡汤一碗**********

篇一 和频率相同的人在一起,真的很重要

01

频率不同,不必强融。

知乎上有这样一个热门话题:好朋友之间为什么会渐行渐远?
底下的回答,讲了无数个伤感的故事。
有人说是因为距离,有人说是因为理解分歧,也有人说是因为两人之间的差距。
但我觉得,其实渐行渐远的根本原因,就是频率不同罢了。
朋友邢菲和我讲过这么一个故事:
她有个特别要好的朋友,十多年的感情,两人无话不谈、不分你我。
工作后,两人去了不同的城市。
但再联系时,却再也没了当初的感觉。
朋友努力加班工作,会被对方说,女孩子就应该吃吃玩玩,那么辛苦干啥。
朋友喜欢上进的男生,而对方却告诉她,男孩上进没有用,有钱才是真的。
朋友比较善良,经常会去做公益,而对方却嫌弃说,你这点钱帮了和没帮一样。
和频率不同的人聊天,她不能理解你的想法,不认同你的处世方法,更无法体会你的感受。
总之,你的努力,对方嗤之以鼻。你的理想,对方觉得是天方夜谭。
是啊,两个频率不同的人,不仅思想无法同步,做事无法同频,节奏也无法一致。
最后,只会让彼此越来越累。
但其实,频率不同,何必为友。
你有你的志向,我有我的见解,我们注定不是一路人。我想起了《亲爱的安德烈》里,龙应台对儿子说的:
人生,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。
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,欢乐地前推后挤、相濡以沫;
一旦进入森林,草丛和荆棘挡路,情形就变了,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,寻找各人的方向。
而不同频的人,终会渐行渐远。


02



频率相同的人,知你懂你在乎你。


所谓频率相同,是指双方有着相同的处世哲学,他们之间懂得互相欣赏,遇到不同意见懂得相互尊重。
频率相同,是指朋友之间的理解和懂得。
频率相同,是指夫妻之间的欣赏与包容。
频率相同的人,懂得倾听,而不是争辩。
频率相同的人,懂得你的言外之意,理解你的山河万里,尊重你的与我不同。
和频率相同的人在一起,就两个字:舒服。
最近,好久没出现在镜头面前的张国立和邓婕频频上热搜。
虽然两人都年过六十岁,但感情依旧甜出画面来。
他们的相处模式也被网友们评价为:“最向往的老年婚姻生活”。
两人兴趣、性格完全不同,但却过出了诗一样的生活:
邓婕在花园打理她的花花草草时,张国立就去书房写字画画。
邓婕喜欢在厨房听英文歌和现代歌曲,张国立就去书房听京剧听民乐。
邓婕把土豆切的很粗,张国立却很有艺术感的评价,土豆棍儿更好吃。
怕老婆辛苦,张国立说吃白米饭就好。而邓婕却说吃意面,因为张国立特别爱吃。
他们以最舒服的方式欣赏、理解着对方的爱好,也以最包容的姿态爱着对方。一杯热水,能暖手;一句理解,能暖心。
人生这条路上,若是能有一位同频的爱人,有几位同频的朋友,便是最大的幸福。
因为在同频的人面前,你可以完完全全做自己,无需掩饰,不用讨好。
你的缺点对方觉得是幽默,你的撒娇、任性,对方觉得是一种可爱。
频率相同的人,常常会有某种特别的默契。
你开心,他陪你开心。你悲伤,他给你依靠,给你温暖。
频率相同的人,知你懂你也在乎你,更懂得尊重你的三观。


03


和频率相同的人在一起,真的很重要。


韩寒曾说:
一个人能走多远,要看他有谁同行;
一个人有多优秀,要看他有谁指点;
一个人有多成功,要看他与谁相伴。
我们选择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,最终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。
深以为然。
余生,和频率相同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。
频率相同的两个人,他们在精神上会有着相同的默契,在三观上有着一致的思想。
他们可以聊未来、聊生活,聊一切可以聊的事情。
很多人都知道麦当劳,但很少有人知道麦当劳创始人雷.克洛克和妻子琼背后的故事。
雷.克洛克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:
麦当劳经历过很多低谷,只有琼理解并支持我的每个选择。
我们的想法和看法永远一致,我们是队友,是搭档,所以胜过一般夫妻。”
他说,麦当劳能从当初十平米的小店到如今遍布世界,成为首屈一指的商业帝国,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妻子的支持和理解。
在麦当劳最艰难的时刻,合伙人一个个离去,而妻子却始终相信他,选择与他共同作战。
在理想上,两人有着同频的见解。在生活上,两人有着同频的步调。
两人一致的三观,同频的生活目标,开启了麦当劳一个又一个新篇章。
越长大越会明白,无论是工作、生活,还是交朋友、谈恋爱,一定要找一个频率相同的人。
因为三观相合的爱情,最美好;同频的两个人,最长久。
正如《刺猬的优雅》里说的那样:
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,只有频率相同的人,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。就像三毛遇见了荷西,别人眼里她是“怪小姐”。
但在荷西这里却是满腹梦想的文青少女,两人书写了让世人唏嘘不已的爱情故事。
就像刘嘉玲遇见了梁朝伟,一个酷爱热闹,一个性格沉闷不喜出门。
但彼此尊重对方的三观,两人演绎出了娱乐圈的婚姻模范。
就像鲁迅遇到瞿秋白,留下了“人生得一知己足矣,斯世当以同怀视之”经典名句。
和同频的人的在一起,不仅能滋养彼此,还能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发展。


04



余生,在懂你的人群中漫步。


很喜欢这么一句话:
人和人之间一定存在“磁场”这个东西,它虽然看不见,摸不着,却会不断向外传递你的三观和喜好。
频率相同、三观一致的人会自动靠拢。
一个正能量的人,结交的一定是同频正能量的人。
一个靠谱的人,结交的也一定是同频靠谱的人。
一个优秀的人,结交的也一定是同频优秀的人。
往后的日子,愿你也能找到和自己同频的人,所遇皆良善,所行皆懂你,陪你一起过出岁月静好的模样。


篇二 最难的教养,是对家人和颜悦色

01

明天我一定好好跟你们说话”,这是欣雨睡前对自己说的一句话。

在深夜里,她看着熟睡的老公,抱着她胳膊的女儿,他们是那么安静,那么祥和。

一股浓浓的愧疚之情,油然而生。

今天欣雨下班回到家,开门的那一刻,她看着老公和女儿在沙发上看电视,不知道哪里来的尖酸脱口而出。

“下班早不知道做饭啊,嫁给你这几年就没吃过现成的饭。”

“光知道看电视,这次才考了多少分,还不赶紧写作业去。”

“里里外外全靠我一个人,我真是上辈子欠你们的!”

整个晚上,这个小小的家都是在欣雨的抱怨和各种叮叮当当的声音中度过的。

使劲摔门,使劲刷碗,使劲拍桌子,一个人的战争,也可以打的如此激烈。

而老公和女儿就像已经习惯了似的,躲在各自的卧室里,一声不吭。

他们的沉默,是对这场独角戏的“习惯”,也是最大声的呐喊。

这样的夜晚不是第一次出现,这样的愧疚,欣雨经常面对。

“白天发脾气,晚上下决心”,是太多人的真实写照,把好脾气留给了陌生人,把糟糕的自己留给了最亲近的人。

事后想想,根本没有多大的事,或者别人根本就没有做错什么,但是当下那一刻,脾气就像撒了气的气球一样,任谁都控制不住它。

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提问,大概是说,对家人脾气暴躁易怒,不顺心意就很生气,这是怎么了?

下面有一个回答,非常的扎心。他说:“我也很后悔,可是他们都睡觉了。”

连表达歉意的机会都没有,第二天的循环又到来了。

我们做任何事情,都喜欢计算一个成本,发脾气也是一样的。

坏脾气给老板会被开除,给客户会蒙受损失,只有给家人,才不会有“损失”。

他们依然会冲我们笑,会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。

可是,伤害就是伤害,发生的事情谁也抹不去。

02

o  在家里好好说话,真的不容易。

《爱情保卫战》特约嘉宾瞿玮在节目中,讲述过自己的经历。

有一天他在家里,正在辅导孩子写作业大吼大叫时,一通电话打进来了。

接电话时候的他,瞬间调整了姿势,调整了语气,调整了嘴角上扬的角度,俨然一个职场精英。

虽然只是电话沟通,但是他整个人的状态都变得谦和温柔,富有修养。

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,他上演了一出“变脸”。

儿子很不解的问妈妈,为什么爸爸可以对别人这么彬彬有礼,但是对我却脾气这么大?

那一刻,他才意识到,自己把家庭当成了垃圾桶,让最坏的情绪倾泻而出。

从心理学上讲,对家人更容易发脾气,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。

因为家庭是个放松的地方,我们摘下面具不需要做任何伪装。

灵魂的真实的自己,情绪也是赤裸裸的。可以开怀大笑,也可以放肆发火。

我们总是对家庭有更高的期待,更高的要求。希望他们可以接纳我们,可以给我们最大程度的包容。

对家人容易发怒,这是人之常情。

但是,能对家人保持和颜悦色,是一种修养。

最爱的人,应该经常看到我们最好的模样。

03

o  在家里发火的人,其实需要被爱。

家庭是一个温暖的地方,也是一个包容情绪的地方。

在这里,我们可能扮演的是那个发脾气的人,也可能扮演的是那个承受他人坏脾气的人。

在两个身份中切换,才更知道心疼那个发脾气的人。

我的妈妈就是一个“窝里横”,在外面她温文尔雅,知性大方。可是在家里,她就像变了一个人。

褪去了华丽的衣裳,控制与修养也随之褪去。

曾经的我,怪她怨她。

让我从小生活在小心翼翼的环境中,做一个坏情绪的“受害者”。

直到最近两年,我为人妻为人母,也成为了一名人前优雅,人后“泼妇”,成为了一名坏情绪的“施暴者”,我才意识到——在家人面前发脾气的人,其实是在索爱。

每天下班回到家的瞬间,那扇门就是我们与外界尘嚣之间的一扇门。

脱掉高跟鞋,解开领带,希望以最舒适的姿势躺在沙发上。

在心理上,也希望找到一个舒适的角度。儿女乖巧,爱人体贴,父母温柔。

可是,人生不可能每天都是在笑的,事与愿违的时候,我们便忍不住对亲近的人索取。

就像曾经我的母亲,她的嘶吼是因为她有一个重男轻女的婆婆,“主外不主内”的老公。

她可能也希望,在她发出“求救信号”的时候,有人能走过来抱抱她,告诉她,没关系,有我在。

而我也在每次发脾气时,老公脱口而出的一句“你怎么了,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”,找到了答案。

我渴望被关注,渴望被看到,渴望被倾听。

现在我几乎不怎么发脾气了,因为我在我的小家中,得到了足够的爱与包容,我学会了好好说话,学会了换个方式发泄自己。

不管你是“受害者”还是“施暴者”,或者是两个身份来回切换,不要“以牙还牙”,更不要冷暴力。

请记得:好的家庭,是一个可以允许坏情绪的家庭。

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,是家人的内心, 家人的需求。

04

o  对家人和颜悦色,是珍惜。

偶然的机会,看到了鲁豫的一档访谈节目。

一个轰动全国的追星女孩,父亲为了她能见到偶像,留下十几页的长信跳海自杀。

鲁豫问了她一个问题,你这些年脾气好像温和了很多,你的脾气去哪儿了?

女孩想了想说,你没有经历我经历的,我说了你也不会理解。

鲁豫说,我倒是有一个答案,让你发脾气的人没了。

是啊,多少人都没有意识到,那个一直在接受我们坏脾气,一直在笑着对我们的横眉的人,其实一直在默默的承受。

一个家庭里有很多家庭成员,情绪不好,想要宣泄的不只是我们一个人。

最常见的场景,要么就是吵得不可开交,要么就是一个在闹一个在笑。

而我们却在不经意间,伤害到了那些真正爱我们的人。

其实我们这一生,熙熙攘攘,追名逐利,为的是什么?

不就是得到更好的爱,给家人更好的爱,遇见更好的自己吗?

可我们却总是走了太远,就忘了出发的目的。

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:老住持很喜欢一株兰花,每天精心照料。

有一天他外出把兰花交给了小和尚,谁知道那天风雨大作,兰花被摧残的只剩下枝叶。

住持回来后,小和尚很是紧张,生怕自己被责罚。

这时,住持说了一句话:“我养兰花,可不是为了生气的。”

这个道理很简单,也很像我们自己的迷失。

我们组建家庭是为了爱,不是为了生气,不是为了给自己的情绪找一个垃圾桶的。

既然是深爱的人,那就好好去爱,把和颜悦色留给家人。

知乎作者叶壮老师说过一句话:“爱只有对珍视她的人而言,才足够牢固。”

珍惜那个容忍你发脾气的人,正因为他们爱我们,我们才不要伤害他们。

跟家人好好说话,是最大的珍惜。







(文章来自《洞见》公众号,侵删)

上一篇:【每日微闻】12月9日前往欧洲无望?非洲移民大批赴美 数量较去年增一倍

下一篇:【每日微闻】12月5日 25年来首次!韩国发生高考成绩提前泄露事件

Copyright ◎ 2015 版权所有: 南通鑫诺洋船务有限公司所有

苏ICP备0904650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