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 EN
收藏本站

【每日微闻】12月11日 招生广告造假被诉?美大学同意取消1.4亿美元学生债务

来源: 发布日期:2019-12-11 查看次数:1067

【每日微闻】12月11日  

****标题党/要闻篇***************

  • ****NBA战况/体育篇***************

1、最新BDI指数:1528-23.00 (-1.48%)

****鸡汤一碗**********

篇一不高看自己,不低估别人

梁实秋 在《送行》里写道:

你走,我不送你;你来,无论多大的风雨,我要去接你。”
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,要懂得珍惜主动靠近你的人,不要纠缠注定要走的人。
雪怕太阳草怕霜,做人就怕心受伤。
作为一个成年人,我们必须明白:
有些失望,在所难免;有些关系,不可高估。


01



做人,别太把自己当回事。


孔子有云:“君子不自大其事,不自尚其功。”
不把自己看得太重,是一种修养,是心态上的一种成熟。
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是个傲气十足的人,自以为饱读经书,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。
有一天,苏东坡哼着小曲,慢悠悠的走在田间小路上,忽然和挑着泥担的村姑狭路相逢,两个人互不相让。
此时村姑提出,由她出一上联,若苏东坡能对出下联,她便让路。
村姑上联为:一担重泥挡子路。苏东坡一听,心想:子路,儿子的路,太气人了。
但转眼一想,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啊!
苏东坡心急火燎的东张西望,百思不得其解。
两边在插秧的农夫还在笑话他,情急之下,苏东坡对了一句:两旁夫子笑颜回。话音刚落,又引来一阵哄堂大笑。
此时,东坡觉得很惭愧,自觉地站在一边为村姑让路。
苏东坡最终为自己的孤傲低头,也真正看清了自己的位置。
如果我们能在任何时候、任何地方不高看自己,便能看到自己的不足,更好的前行。
做人需始终保持一颗平淡、平静、平和的心态,最终抵达内心的丰盈。
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,他一生做过很多贡献,享受着高官厚禄,但是做人非常低调。
他经常给弟弟曾国荃写信,在一封信中写了这样一首诗:
左列钟铭右读书,人间随处有乘除;低头一拜屠羊说,万事浮云过太虚。


在信中告诫他的弟弟,不能因为做了一点成绩而骄傲自大,功劳越大,越要学会谦逊做人。
俗话说,满招损,谦受益。
才华横溢而又喜欢张扬的人,必定会遭到他人的不喜欢。
低调做人,看似降低了自己,其实是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。
做人,记得千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,其实你并没有那么多观众。


02



做人,不要把一切视作理所当然。


孔子云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
你不愿意别人对你做的,你也不要对别人做。
在现实生活中,有很多人总是将夫妻关系、亲子关系、爱人关系看得过于理所当然,并肆无忌惮的要求别人对自己好。
有人觉得做了丈夫,妻子应该理所当然的照顾自己;成为父亲,孩子应该理所当然的尊重自己;谈了恋爱,爱人应不顾一切的爱自己。
可是这世上任何一件东西,都不是理所当然得来的。
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句话:
我们应该记得别人的好,然后加倍偿还,而不是一味索取。
怀着一种感恩、谦卑的心态,这才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。
有这样一个小故事。
有一个人很有爱心,自己的经济条件也并不富裕,但对一个住在自己家附近的乞丐充满了同情,每个月都要施舍给他100块钱。
乞丐刚开始很感激。
两年后,他因为自己老婆刚生完二胎,家庭开支比较大,手头很紧,所以以后每个月只能给乞丐50元了。
乞丐非常生气的对他说:“你凭什么拿我的钱去养你的孩子?”
在这个世界上如同乞丐般需要帮助的人有很多,但能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激的人很少。
一旦把别人对自己的好看做理所当然,人性的恶便开始显现。
自古人心本为善,为人感恩福众生。
人和人之间,要将心比心,这样心和心才能靠的越来越近。
无论你输掉什么,也不能输掉感恩的良心。感恩别人对自己的好,方能顶天立地,无愧于己。


03



做人,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。


金庸说一句话:“情深不寿,慧极必伤。
人生在世,谁会对谁一成不变,谁会陪谁走到永远?
经历的事多了,你就慢慢懂得了,能够真心待你的人不多。
别对谁都掏心掏肺,别总觉得自己无可替代。
生命的列车一路前行,有人上来,有人下去。
能陪你走到终点的人没有几个,请不要高估自己和任何一个人的关系。
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“焦点效应”。
大意是人们高估了别人对自己的关注,每个人会把自己当作一切的中心,实际上在别人眼中,自己并没有那么重要。
你以为的念念不忘,或许只是别人的转身就忘。
老王和老李,曾经是无话不说的兄弟。小时候,在那个贫穷的年代,老王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老李好一些。
在那会,老王就经常背着家里人,带上几块肉到学校里分给老李吃。
老李个子矮小,在学校受到欺负,老王也会出手相助。
一起长大的朋友,老王认为他们的友谊坚若磐石。
就在去年,老王的孩子生病住院,急需用钱,他理所当然的开口向老李借钱。
老李这时犹犹豫豫、支支吾吾,以自己还要开店为由拒绝了向老王提供帮助。
老王很失望,几十年的感情怎么就打了水漂了呢?
老王的妻子淡淡的安慰了一句:“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一个人的关系。”
突然想起一句话:“我高估了我在你心里的位置,你看轻了你在我心里的份量。”
人与人相处,最好的心态莫过于:亲疏随缘,爱恨随意。


04









不要低估他人,时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。


陈毅在《七古·手莫伸》一诗中的最后两句是这样写的:
九牛一毫莫自夸,骄傲自满必翻车;


历览古今多少事,成由谦逊败由奢。

谦逊会带领我们走向成功,也更能体会他人的感受。
《易经》有云:谦谦君子,卑以自牧。
演员陈道明就是一位饱读诗书的谦谦君子。
在荧屏上,他展现了光彩四溢的老戏骨风采;在生活中,他为人谦卑、待人友善。
当人人都称他为”老师“时,他说:“演员是我的职业,做人,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。”
时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,才是做人最大的底牌。
一个谦逊的人,面相和善、容易让人接近,会让人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温暖。
《了凡四训》中有言:唯谦受福。
大意是,具备谦逊之心的人,是有福报的人。
人生在世,若用谦卑的心态,看凡间一切,简单明了。
若用傲慢的心态,看万丈红尘,则为世相所迷。”
真正优秀的人,往往不会显山露水,而是谦逊有礼,甘愿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。
不高估人际关系,不低估人性规则。
佛曰: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。
风光也好,富裕也罢,都别目中无人,心怀谦卑,世界才会对你友好。


篇二 你控制不了情绪,怎么过好这一生?

一条蛇爬过一根锯子,被割伤了,它很生气,转身咬住锯子,结果把自己的嘴割破了。

蛇愤怒了,它认为是锯子在攻击自己。

于是它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,用尽全身力气想令其窒息,最后,它被锯子锯死了。

到死蛇都不知道,害死它的不是锯子,而是自己的坏情绪。

01

o  你控制不了情绪,它就会吞噬你。

2018年2月,重庆某小区内,一对夫妻发生争吵。

妻子打算开车离开,丈夫紧贴车头站立,伸开双手阻止她开车。

此时的妻子怒气冲天,发动汽车后顶着丈夫缓慢行驶,丈夫不断捶打挡风玻璃,意图让妻子停车。

没想到,妻子突然情绪失控,猛踩油门加速行驶,将丈夫撞倒后还拖地十来米,导致丈夫当场死亡。

目睹惨状的群众一片惊呼,倒吸一口凉气。

事发后,妻子被带到警察局,她整个人僵住,只是喃喃自语:“如果当初,不那么生气就好了......”

是啊,如果当初不那么生气,控制住情绪,这场人间悲剧是不是就能幸免?

当你控制不了情绪,它就会吞噬你。

今年四月,一位妈妈接17岁的儿子放学回家,母子在车内发生争吵,妈妈一怒之下将车停在车水马龙的高架桥上。

结果,儿子打开车门,纵身跳下高架桥,当场死亡。

情绪人人都有,爆发情绪是一种本能,但能妥善控制情绪则是一种本领。

情绪若不加以控制,任其肆意发展,它就是洪水猛兽,会吞噬所有美好和幸福。

02

o  你的认知,决定了你的情绪。

《庄子·山木》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。

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,前面一只船要撞了过来。

这个人喊了好几声没人回应,于是他破口大骂船里的人不长眼。

结果撞上来的竟是一只空船,刚才还满腔怒火的人,脾气瞬间就消失了。

原来,他生气的原因和撞船这件事无关,和船上的人有关。

他的认知就是,如果有人故意撞船,他一定会生气,但是撞来的船上没有人,他就不生气了。

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指出:

生活中的10%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,而另外的90%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。

换言之,生活中只有10%的事情是无法掌控的,而另外的90%都是我们的认知,它是可以改变的。

国学大师季羡林和臧克家在饭馆吃饭时,曾发生过一件事。

季羡林因为帮忙扶起一个摔在地上的孩子,而被孩子妈妈误以为欺负小孩,还被骂成:“一个大人干嘛欺负小孩,要是我儿子受伤了,跟你没完。”

周围的顾客看不下去,指责女人蛮不讲理:“是孩子自己摔倒了,这位先生好心帮你扶起他,你怎能不问青红皂白就骂人呢?”

女人这才悻悻地走了。

事后,臧克家问季羡林,明明被误解了,为何不还嘴?

臧克家还说,如果换做是他,他肯定要和对方理论的,就是告上法院,也要把道理讲清楚。

季羡林笑着说:

“这就是我不还嘴的理由。和一个骂你的人爆粗口,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争辩,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始,我不回嘴,就斩断了这个不好的开始。”

在日常生活中,开口骂人的一方,其实是变相承认了自己的失败。

对我来说,不还嘴就是胜利,既然胜利了,为什么还要和她斗气呢?

一念天堂,一念地狱。

我们对事件有什么样的认知,决定了我们有怎样的情绪。

03

o  管理情绪,就是管理人生。

人有七情六欲,情绪本身没有对错,但控制不当,就会出事。

在认知心理学的定义中,情绪的特点具备冲动性,强度大,导致一些个体无法控制。

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容易情绪失控的原因。

我们所说的管理情绪,不是压制情绪,过度压抑,反而会导致健康隐患,比如胃肠问题,内分泌失调等。

管理情绪,首先改变认知和思维方式。

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在他的情绪ABC理论中就提出了认知决定情绪的概念。

他认为一个人对激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,才决定了他的情绪和行为。

已故建筑大师贝聿铭是一个很懂得管理情绪的人。

他曾经被法国总统钦定为卢浮宫重建项目的设计师,几乎所有法国人都反对这个决定,于是,他们用各自方式阻挠贝聿铭。

设计院的委员对贝聿铭的设计稿冷嘲热讽:“这是什么破玩意!”

他走在街上,一个巴黎女人故意对他吐痰羞辱他,贝聿铭只是一笑了之。

他没有因为别人的无理言行,大发脾气,影响自己的心境。

他也没有因为这些负面事件,放弃自己的设计信念。

助手是这样评价贝聿铭的:“他总是很冷静,脸上总是挂着迷人的微笑。”

贝聿铭用金字塔式的设计,让卢浮宫成了法国人最骄傲的建筑。

这份成就,才是对那些不看好自己的人的最好回击。

改变对事件的认知,调整心态,乐观面对,不被外界影响,做好自己的事,这便是管理情绪的意义。

就像这样:

“如果坏事已经发生,发脾气也不能解决问题,索性冷静一点。”

“钱包丢了,好在身份证不在里头,没有一起丢。”
“我们不能控制天气,但我们可以控制心情。”

你看,改变思维方式,就能做情绪的主人,而不是被它奴役。

我们还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,来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。

1. 冷静12秒,准确认识情绪。

有研究表明,当情绪(比如愤怒)出现时,所持续的时间不超过12秒。

如果我们能在12秒内,保持冷静,准确判断自己处于哪种情绪中,就能有效缓解它。

比如,丈夫晚归,妻子很生气,要开口责怪丈夫。

此时,妻子最好沉默12秒,在心底问自己,到底气什么?是丈夫回家太晚的事件本身?还是因为太晚回家没有时间陪自己,让自己情感很失落?

搞清楚情绪的根源,才能在开口沟通时,直击要点。

2. 权衡利弊,理智决策。

虽然负面情绪来势汹汹,但在发作之前,我们还是要权衡利弊:是不是忍耐一下,事情就能改变?还是发火后自己心底会舒服一点?从长远来看哪个选择更有利?

有时,我们会因为急于缓解某种负面情绪,而匆忙地做出一些对自己不利的选择,结果被负面情绪带入了深渊。

3. 及时疏导,排遣负面情绪。

情绪的疏导至关重要。

过于压抑,对身心健康不利。负面情绪来了,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将其化解排遣。

写日记——记录自己的情绪,越详细越好。

比如,什么事让你很生气,细节有哪些,你写得越细腻生动,对它的化解就越成功。

当你洋洋洒洒写下几百字后,你的负面情绪可能早就消失不见了。

听音乐——音乐是心灵最好的慰藉。当你被负面情绪包围时,去听听音乐吧!

选择自己喜欢的旋律,在音乐中彻底放空。也许,几首歌唱完,你的心情就天高云淡了。

做运动——运动时,大脑会分泌多巴胺,给人们带来快乐。通过运动中的发力,奔跑,流汗等方式,将压抑的情绪,宣泄出来。

一场大汗淋漓的运动后,畅快的不仅有身体,还有心情。

找人倾诉——找知心好友倾诉,是排遣坏情绪的不二法宝。你可以畅所欲言,将心底的不爽和难过,全都说出来,你会好受很多,如果朋友还能给你一些好的建议,相信你会更有收获。

情绪不是人生的全部,但它却能影响人生的质量。

安东尼·罗宾斯曾说过:

“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,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。”

如果你能做到这点,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。

反之,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。

做好情绪管理,别让负面情绪消耗你。

与君共勉。




(文章来自《洞见》公众号,侵删。)

上一篇:【每日微闻】12月12日 •中国留学生入境美国被套话:感觉离被遣返就差1毫米

下一篇:【每日微闻】12月10日 香港特首:绝不容忍暴力行为 严肃跟进违规或被

Copyright ◎ 2015 版权所有: 南通鑫诺洋船务有限公司所有

苏ICP备0904650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