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巧:大智若愚,厚道处世。
《孔子家语》有言:“聪明睿智,守之以愚。”
老人们常说“吃亏是福”,有很多吃亏之人并非愚蠢,而是他们懂得厚道处世、藏巧于拙的道理。
懂得了这个道理,福气便会随之而来。
被鲁迅先生称作“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商人”的胡雪岩,便是这样的一个人。
他靠着精明的头脑成为了商界传奇的“红顶商人”,然而认识他的朋友都说:
“雪岩的成功可不止是有精明头脑,更紧要的是——他的厚道。”
有一次,一名布商在生意上惨败后,来找胡雪岩救急,表示愿意低价出售自己的产业。
胡雪岩核实情况后,立刻收集了大量现银,原价收购了那人的产业,并对他说:
“你放心,我只是代为保管你的这些资产,等你挺过难关后,随时都可以赎回你的东西。”
有便宜却不占,这个看似愚钝的举动,却让胡雪岩收获了无价的财富——厚道仗义的好名声。
自此,众多商户闻风而来、寻求合作,胡雪岩的生意也做得更加顺风顺水了。
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说:“士君子,须内精明,而外浑厚。”
有些才智出众之人,看起来好像愚笨木讷,实则内心蕴含着大智慧。
真正的聪明,并非是灵巧机变,而是藏巧于拙。
三国时期的荀攸,算得上是曹操身边最懂得藏巧的谋士了。
此人本是个计谋百出、算无遗策的智者,可在外人看来,他就是一个厚道木讷的老实人。
在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,荀攸担任了总参谋,奇谋妙计层出不穷。
可到了战争结束后,他便又恢复到了老实人的状态。
无论是在生活中,还是在朝堂上,荀攸从不以智谋压人,他看上去总是一副淳朴温厚的样子。
也正因如此,才使得他在政治斗争激烈的朝堂上屹立不倒,不仅深得曹操信任,还赢得了同僚们的尊敬。
曹操曾这样称赞荀攸:“荀公达外愚内智,外怯内勇,外弱内强,不伐善,无施劳,智可及,愚不可及。”
会抖机灵,不算本事,懂得守拙,才是智慧。
聪明不是用来炫耀的,更不是用来标榜自己的,而是用于解决问题的。
《菜根谭》说:“藏巧于拙,用晦而明,寓清于浊,以屈为伸,真涉世之一壶,藏身之三窟也。”
聪明机巧本是我们可贵的财富,但若用之不当,只会为自己徒增隐患。
内藏聪明,外显浑厚,这才是真正的藏巧之术、处世之道。
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