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 EN
收藏本站

【每日微闻】12月13日 《福布斯》全球最具影响力女性榜单:默克尔蝉联榜首

来源: 发布日期:2019-12-13 查看次数:1024

【每日微闻】12月13日  

****标题党/要闻篇***************

  • ****标题党/体育篇***************

  • ****NBA战况/体育篇***************

1、最新BDI指数:1460-68.00 (-4.45%)

****鸡汤一碗**********

篇一 64岁陈道明再度爆红:人性最大的善良,是“换位思考”

杨绛先生曾写过一句话:

“当你身居高位时,看到的都是浮华春梦;当你身处卑微,才有机缘看到世态真相。”

人间百态,各有所难,每个人只看到自己眼中的世界,看不到全貌。

生而为人,最可怕的就是:你生活在光亮里,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光亮的。

01

凌晨一点,看到网上有人发布了一个帖子:

“深更半夜跑滴滴的人都是怎么想的,真的有人为了钱不顾一切吗?”

帖子发出后,瞬间引发热议,很多人都评论说,“深夜跑滴滴的都是要钱不要命。”

众说纷纭中,看到一位网友的留言实在扎心:

“我没在深夜跑过滴滴,但我更能理解深夜跑滴滴的人,因为23-5点间,有深夜服务费,意味着跑同样的里程,能赚更多的钱。
而且半夜不堵车,意味着平均时速更快,油耗更低,可以接更多单,赚更多钱。夏夜,晚上候车时不用开空调,可以省更多。
不过都是为了混口饭吃的劳动人民而已。”

是啊,当你晚上回到家,已经有热气腾腾的饭菜在等你,你就以为每个人都是如此。

可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为了维持生计,不分昼夜奔波。

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,路过的人只看到烟。

世界之大,你可以不知道全貌,但你不能无视别人的艰辛。

前段时间,朋友圈被电影《少年的你》刷屏了。

在诸多影评中,我看到了这样一条:

“演员演的不错,就是感觉故事有夸大成分,哪有那么严重的校园暴力,我上了那么多年学,也没人暴力我啊。”

看到这里,不禁想起一句话:

“你没经历过,自然感觉不到疼,但你不能把别人的疼痛当做笑话。”

一个人若是没有了同理心,没有了共情的能力,内心何来温暖。

可这世界上的爱,正是由人与人之间一点一滴的温暖组成的。

什么是行走世间、为人处世的基本修养?

正如蔡康永所说:“你不能跟痛苦的人说你那个不算痛,我这个经历才算痛。”

感同身受,是做人的最高境界,也是人世间最高级的善良。

02

最近,电视剧《庆余年》热播,64岁陈道明又一次吸粉无数,登上微博热搜榜。有人说,年龄越大,就越敬佩老艺术家。

他们的演技自然没得说,但是人品和修养是一般人达不到的。

一次聚会中,冯小刚提议让一位女演员跳支舞助兴。

众人纷纷起哄,让女演员陷入尴尬的境地,只有陈道明站出来解围:

“第一,人家丫头,作为演员,不便跳这个舞,其次,人家穿着高跟鞋,不方便。”

这一小小的举动,引发全网点赞。

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,是一个人的顶级修养。

就像陈道明曾在参加综艺节目《一年级》时,对后辈们说过的一句话:

上山的人永远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,因为他曾经风光过;
山上的人永远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,因为他们总会爬上来,一定要做好自己。”

在这个世界上,没有谁是永恒的强者,也没有谁是永恒的弱者。

今天别人有难需要你帮,明天你也可能有短板需要别人来扛。

生命,是一种回声,唯有懂得“换位做事、换位做人、换位思考”,才能换得真心。

知乎上有个话题:你听过哪些关于善良的故事?

很多回答都让人热泪盈眶,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:

1972年,诺贝尔奖获得者川端康成选择了自杀,他的一生经历过无数悲哀和事故,所以决意不留下任何遗言。

但在他自杀后被送去医院的路上,却对司机说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一句话:“路这么挤,真是辛苦你了。”

读到这里,只觉泪目。

原来这世上真的有人,已经将善良刻在骨子里了。

有句话这样说,在人之上,把别人当人;在人之下,把自己当人。

一个人,只有温暖纯良了,懂得去体谅他人的不易,有了为他人着想的善良,才是真正过好这一生。

03

不久前,中国农业大学的毕业典礼上,院长叶敬忠的致辞刷爆了全网。我很赞同他在致辞中提到的这些:

“强者心态”最为恶劣的表现,是强者对弱者的欺凌。

例如:餐厅顾客辱骂殴打服务员;小区业主辱骂殴打保安;男性辱骂殴打女性;成人辱骂殴打儿童老人;有钱人辱骂殴打穷人......

我想告诉大家,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穷苦生活体验的人,永远不可能真正明白穷苦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;

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借钱难的人,永远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向别人开口借钱的感受;

一个从来没有抚养过残疾孩子的父母,永远不可能真正感受养育残疾孩子所需要的各种付出和各种滋味。

正是因为,人们其实不能真正体悟到弱者的生活现实和心理世界,我们更要保持一种态度,也就是尝试“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”。

这个世上,除了朝九晚五,还有很多人加班到深夜,没有双休,没有熬好的粥,没有灯火通明的家……

用尽全力去生活,不过勉强温饱。

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此刻的狼狈,就嘲笑他们努力向上爬的姿态。

这世上除了强者,多的是在角落默默受伤的弱者,永远别让生活富足限制了你的想象力。

作家甘北曾说:“你永远不能指望他人感受你的感受,除非,他有一天遭遇你的遭遇。

当你对“高铁上吃泡面的人”嗤之以鼻时,想想如果你是那个花费了半个月积蓄只为回家的人。

当你对“送餐迟到的外卖小哥”破口大骂时,想想如果你是那个此刻为了一份配送费不敢停下脚步的人。

当你对“风烛残年的老人”满脸嫌弃时,想想生而为人,谁没有老的那一天。

如果你无法做到感同身受,或许你还可以选择善良。

换个角度,看待万物,便是善良。

心怀悲悯,互相体谅,才是人情。

懂得仁慈,近城远山,都是人间。

人生海海,谁人不是举步维艰,孤独前往。

但这世界啊,美就美在,有人是照耀他人的光,有人是等待黎明的夜。

孤独不会消失,灵魂却可相拥。但愿你,是那一束照亮别人的光。

篇二 做人要藏心,做事要留心

《庄子》有言:“夫子德配天地,而犹假至言以修心,古之君子,孰能脱焉?”

正所谓:君子欲修身,必先修心。

衣冠齐楚,进退知礼,这是在外修身。

与在外修身之人相交,有如清风拂面,相逢一瞬,亦可惬意怡然。

言之有物,行之有度,这是在内修心。

与在内修心之人相交,有如清茶润喉,唇齿留香,而且余味深存。

修心一道,绝非易事,其中奥妙,尽在这一藏一留之间。

01

  • 藏起骄傲之心。

    方孝孺曾说过:“虚己者,进德之基。”

    虚心使人进步,骄傲却会让人停滞不前,甚至不进反退。

    因此,朱舜水谆谆教导世人:“满盈者,不损何为?慎之!慎之!”

    在《左传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

    春秋时,楚国有个叫屈瑕的将军,因曾经打了胜仗而沾沾自喜。

    这天,他奉命要去攻打罗国,大臣斗伯比前往送行。

    斗伯比回来时,悄悄对车夫说:“屈将军这次一定会打败仗,因为他走路的时候脚步一昂一翘的,他的心有些骄傲啊。”

    斗伯比说完,便去见楚王,言明他的观察,并请求楚王增派军队。但等到楚王派兵的时候,已经赶不上屈瑕的军队了。

    而到了战场的屈瑕果然因为轻敌冒进,遭到敌人的猛攻,最终楚军大败,自己也被吊死在了荒谷中。

    为器者,物满则覆;为人者,过于骄傲,便会十事九空。

    心底滋生的骄傲,就像是暗自生长的藤蔓,悄无声息地蚕食着中正之心,遮蔽住那通达看自己、谦逊看世界的目光。

    因胜而骄,而后难以再胜;因进而傲,而后难以寸进。

    藏起骄傲之心,以谦逊之心代之,方能进无止境。

    02

  • 藏起猜忌之心。

    古训有言: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。

    这是对掌权者的诫言,也是对我们平凡人的警示。

    欧阳修说过:“任人之道,要在不疑。宁可艰于择人,不可轻任而不信。”

    谈起猜忌误人,不得不提孙权。

    孙权早年获得过四方美誉,曹操曾由衷感叹:“生子当如孙仲谋”,周瑜也夸赞他:“神武雄才”。

    但晚年的孙权却不复早年的贤明,脾性日益暴躁,疑心颇重,猜忌群臣。

    对待武官将领,若他们出城打仗,便会拘下他们家人作为人质;对待文官朝臣,也会暗自派人监察他们的一举一动。

    其中有一人,曾受到孙权重用,却最终因为他的猜忌郁郁而终,这个人就是陆逊。

    陆逊智谋过人又忠诚刚直,为江东立下过汗马功劳。

    唐代史学家许嵩曾这样评价陆逊:“性忠耿,出言无私,立朝肃如也。”

    然而,就是这样一个被誉为“社稷之臣”的贤能之人,却在孙权晚年屡遭猜忌。

    最终,陆逊在孙权多次的训斥和责备中,含恨而终。

    陆逊对孙权一片冰心,满腔赤诚;为东吴鞠躬尽瘁,辛劳一生。

    孙权此举,不仅失去了一位贤士,更寒了一众臣子的心,他也因此受到了后人的指责,背上了“性多猜忌、果于杀戮”的恶名。

    对人的猜忌就像一根毒刺,疑心一起,这根刺便会扎进人心,伤疤过了再久也难以愈合。

    更可怕的是,毒刺不仅毒人、也害己,猜忌的心将他人隔绝在外,也将自己置于孤岛。

    所以,藏起猜忌的心,以真诚之心代之,方能众望所归。

    03

  • 藏起贪欲之心。

    《杂宝藏经》有言:“欲如渴人饮于碱水,逾增其渴。”

    口渴是欲念,渴饮碱水,越喝越渴。

    这就如同欲望本质,得而不知足,欲壑实难填。

    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故事:

    有一种小虫,叫做蝜蝂,尤其擅长背东西。

    每一次蝜蝂在爬行过程中,遇到什么东西,就抓取过来,仰着头背着这些收集来的东西继续前行。

    就这样,蝜蝂一次次地抓取、收集,它背的东西越来越重。但它仍不停歇地继续往身上放东西。

    蝜蝂背上的东西越来越多,越来越重,最终它被压倒在地,再也爬不起来了。

    蝜蝂的失败,便在于一个贪字:不量力而行,只知道一味贪多,哪怕积蓄之物已成负累,也始终不肯放弃。

    人有时何尝不是如此呢?

    侵欲无厌,规求无度,只看到未拥有的,只想要更多的,却看不到己之所需和己之可需。

    殊不知,将贪欲放下,才是对自己的成全。

    藏起贪欲之心,以清明之心代之,方能心满意足。

    04

  • 留有自知之心。

    《吕氏春秋》有言:“欲胜人者必先自胜,欲论人者必先自论,欲知人者必先自知。”

    能认识自己的人是聪明人。

    因为认识自己,所以不妄自菲薄,也不狂妄自大;

    因为认识自己,所以知己之长,也明己之短。

    在《韩非子》中记载了一个险些“败于不自知”的故事:

    有一次,楚庄王想要出兵攻打越国。

    大臣杜子问道:“大王您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?”

    楚庄王颇为自得,说道:“因为越国政事混乱,军队也不堪一击。”

    杜子说道:

    “您的智慧就如同眼睛,能看见百里之外的东西,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。

    大王您的军队自从被秦国、晋国打败之后,失去了数百里的土地,这正说明了楚军的力量单薄;

    有人在楚国境内作乱,但为官者却无法禁止,这正说明了楚国的政治混乱。楚国军弱政乱,不在越国之下啊!”

    楚庄王听后大悟,立刻打消了攻打越国的念头,避免了一场很可能失败的战争。

    所谓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,知彼之前,应该先“知己”,这才是成功的关键。

    人贵有自知之明,只有先认清自己,才能看清世道人心。

    留有自知之心,唯有知己强弱,方能洞察外物。

    05

  • 留有变通之心。

    常言道:“事不凝滞,理贵变通。”

    变,乃回旋进退,以变应变;通,乃易若转圈,四通八达。

    太史公在《史记》中运用了一个典故,名为“胶柱鼓瑟”。

    这个典故的背后有着一个故事:

    一日,有个齐国人听到赵国人在弹瑟,这鼓瑟之声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,极为动听。

    于是这个齐国人就决心向赵国人求教,想知道如何才能弹出美妙的乐曲。

    赵国人先将瑟调好弦,齐国人一看弦已经调好,便将调弦的柱子用胶粘住了,然后兴冲冲地回了家。

    回家之后他一直埋头弹瑟,但练习三年,却毫无进步。

    齐国人沮丧之余,四处埋怨赵国人:“他教的可太糟糕了,我毫无长进,还是不会弹奏。”

    有个随赵国人学艺的人听了这话,顿生好奇。

    于是他找到这个齐国人,问道:“你为什么这样说呢?”

    齐国人便拿出自己用胶黏住的瑟,向人诉苦。大家听后只觉哭笑不得,纷纷嘲笑齐国人驽钝不知变通。

    学琴之技,千变万化,妄图黏住琴弦而掌握技艺,实在令人啼笑皆非。

    学会变通,就是学会用更加通透的眼光看待万物,更加灵活的方式处理万事。

    留有变通之心,唯有达权通变,方能应对自如。

    06

  • 留有求知之心。
    陶渊明在《五柳先生传》中说自己“好读书,不求甚解;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”

    求知,才会好知;求知,才会有知;只有好知又有知,才能明智。

    对知识的渴望,是人生学习的第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。

    东汉著名经学家贾逵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大儒,便和他求知若渴的精神息息相关。

    贾逵五岁的时候,就聪明过人。

    他的姐姐每次听到邻家读书,便会抱着贾逵隔着篱笆墙来听。从早到晚,小贾逵安静地听着,不说话也不吵闹。

    等到贾逵十岁时,就能背诵《六经》了。

    姐姐很好奇,便问贾逵:“咱门家贫困,从没有请过教书先生教导你,你怎么知道天下有《三坟》、《五典》这些古书,还能背诵得一句不漏呢?”

    贾逵扬着头回答说:“以前姐姐抱我在篱笆间,听邻居家读书,现在还一句不漏地全记得呢。”

    贾逵逐渐长大,他对知识的渴望愈加热烈。

    为了更好地习字,他剥下院中桑树的皮,当纸来写字。

    有时还把字写在门扇上,屏风上,这样一边念一边记。才一年的工夫,经书的文字便全部通晓了。

    求知之心,经磨难而愈发闪出坚定的光芒。

    这是对更加广阔世界的探索,也是对无涯学海的渴望。

    我们应该时刻走在求知的路上,因为这必定是一条越走越宽阔,越走越向上的路。

    留有求知之心,唯有好学不倦,方能竿头日上。

    07

    王阳明有言:“心即理也,天下又有心外之事、心外之理乎?”

    心正则行正,心善则行善,心有瑾瑜,则行如君子。

    立于人世,做人做事当以修心为本。

    做人要会藏心。

    藏起自满的心,开拓前进的尺度;

    藏起猜忌的心,以真心换真心;

    藏起贪欲的心,保有不为所动的朴心。

    做事要会留心。

    留有自知的心,追求更好的自己;

    留有变通的心,灵活地应对世事;

    留有求知的心,学海无涯、舟行不止。

    唯有掌握好这一藏一留之心,才能洞察世事,无往不利。

    愿与诸君共勉。

(文章摘自《洞见》公众号,侵删。)

上一篇:【每日微闻】12月16日 为保命杀子?日本原政府高官被判6年有期徒刑

下一篇:【每日微闻】12月12日 •中国留学生入境美国被套话:感觉离被遣返就差1毫米

Copyright ◎ 2015 版权所有: 南通鑫诺洋船务有限公司所有

苏ICP备09046507号